認證類型SRRC
周期7個工作日
費用根據產品來定
范圍中國
行業類型電子電器
檢測類型行業檢測
檢測周期6-8周
檢測樣品2個
可售賣地全國
是否有證書有
報告語言中英文可選
適用產品無線產品
是否加急可以
認證項目SRRC型號核準認證
辦理周期3-4周期
服務范圍全國
服務項目SRRC認證
產品功能無線藍牙WIFI
什么是SRRC認證?
SRRC認證就是型號核準認證。無線電發射設備,在中國大陸銷售,需要申請型號核準認證。型號,即指產品。核準,即對產品進行檢測、評估、審核等并發證。證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(工信部)簽發。型號核準習慣上也叫SRRC認證。
哪些產品需要申請SRRC認證?
帶無線電發射功能的產品都需要申請SRRC認證。常見的產品有:手機等所有帶GSM/GPRS/CDMA等功能的產品,平板電腦等所有帶WIFI功能的產品,藍牙耳機、藍牙音響等所有帶藍牙功能的產品,2.4G無線鼠標、無線鍵盤等。
目前,中國已針對不同類別的無線電發射設備訂定的頻率范圍,且并非所有頻率皆 得以在中國合法使用。換句話說,所有在其境內銷售或使用的無線電發射設備會規定不同的頻率。根據《進口無線電發射設備的管理規定》 和《生產無線電發射設備的管理規定》,為了加強對進口和生產無線電發射設備的管理,凡向*共和國出口的無線電發射設備,或在 *共和國境內生產(含試生產)的無線電發射設備,均須持有經國家無線電管理會(State Radio Regulation Committee, SRRC)對其發射特性進行型號核準后核發的《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證》。并在出廠設備的標牌上 須標明型號核準代碼(CMIITID)才能上市銷售。此外,申請者必須注意某些無線電發射設備的規定范疇,不但要申請「無線電型號核準認 證」,同時也必須申請中國強制認證 (CCC) 及 / 或進網許可證 (MII) 的核準。
現公布修訂后的《*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》,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。第八章第七十六條規定:違反本條例規定,生產或者進口在國內銷售、使用的無線電發射設備未取得型號核準的,由無線電管理機構責令 改正,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;拒不改正的,沒收未取得型號核準的無線電發射設備,并處20萬元以上的罰款。

SRRC認證檢驗須遞交 的資料:
1. 提供兩臺樣機進行測試
2.申辦方遞交已填寫好并加蓋申請單位(設備制造商)公章的原件或復印件《核準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申請表》和《設備檢測信息登記表》;如有代理申請單位還需提交《核準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委托書》
3.提交申請單位(含代理申請單位)的“企業法人營業執照”復印件。
4.提交申辦設備型號的技術說明書(包括軟硬件版本號)和用戶手冊;
5.遞交被測設備的電路圖、方框圖。
6.提交A4紙打印的彩色照片三套或電子版,該照片應包括受檢樣品的:
(1)整體照;
(2)正面照;
(3)側面照 (含發射口、接口等部位);
(4)背面照 (含發射口、接口等部位);
7.受檢設備內部電路板照。
8.受檢設備的銘牌(標貼);銘牌(標貼)上要清晰顯示出設備型號、申請單位(設備制造商)、設備序列號及核準代碼CMIIT ID:照片外觀的下部還需標明受檢設備的結構尺寸。

SRRC認證的申請流程
1. 遞交申請:申請者需要口頭申請,然后再填寫申請表
2. 申請受理:認證機構有關人員進行受理
3. 郵寄樣品:申請者在樣品的要求下準備樣品
4. 進行付款
5. 產品送檢:將產品送入實驗室進行測試
6. 檢測報告與資料終審核
7. 頒發證書

SRRC認證需要遞交的資料:
1. 產品的使用說明書
2. 申請者有關的公司名稱,公司地址,聯系電話以及聯系人
3. 產品的電路圖,方框圖
4. 工作原理圖
5. 產品標簽,型號,序列號,供電情況
6. 其他所需要的使用說明書
SRRC認證的重要性
面對許多的客戶對認證的要求,產品要想符合要求進入到市場上銷售,就需要進行一定的測試,產品的測試意味著產品能不能進入到市場上銷售,意味著產品能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銷售優勢,意味著產品企業的產品能進行到更好的管理,并且進入到更多的市場上銷售,SRRC認證對產品進入到市場上有著更大的發展。
SRRC認證服務中心辦理SRRC認證,提供SRRC認證咨詢服務、代理申請《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檢驗報告》、《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證》的申請材料。
藍牙類產品SRRC認證測試項目:
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requency Hopping equipment(一般是BT)
1 RF output power
2 Duty Cycle, Tx-sequence, Tx-gap
3 Accumulated Transmit Time, Frequency Occupation and Hopping Sequence
4 Hopping Frequency Separation
5 Medium Utilization (MU) factor
6 Adaptivity (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)
7 Occupied Channel Bandwidth
8 Transmitter unwanted emissions in the out-of-band domain
9 Transmitter unwanted emissions in the spurious domain
10 Receiver spurious emissions
11 Receiver Blocking
http://www.dcsftm.cn